【030】从使馆文化圈到花家地:中国当代艺术30年侧影

1989年2月,在外地读书的唐昕假期回到北京,误入了在东城区五四大街的中国美术馆举办的“中国现代艺术大展”。那时从未正式接触过艺术的她在现场目睹了“群魔乱舞”,觉得闹哄哄的但很有意思。第二次再去,展览已经被关停。日后当她正式成为当代艺术从业者后,方才意识到那是中国当代艺术史上极为重要的一笔。它是中国第一场现代艺术大展,也是回望历史和面向未来的一个重要节点。

本期剩余价值,我们请来泰康空间的总监唐昕。从90年代初的使馆文化圈的艺术交流,到2003年花家地时代的结束和泛望京时代的开启,从最早无组织无纪律的混沌艺术江湖到2008年经济危机后艺术市场的重新洗牌,唐昕从她的视角切入,回顾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三十年间的种种转折、机遇以及趣闻。

在节目的尾声,我们也聊了聊普通人如何看展览的问题。唐昕认为,“看不懂”是公众强加给自己的一个观念。没有人天生就懂艺术,看得多了,自然就有感觉了。因此,走进美术馆是欣赏艺术的第一步。

【主持】

傅适野(媒体人,微博@ssshiye)
张之琪(媒体人,微博@Zzzzzhiqi)

【嘉宾】

唐昕(泰康保险集团艺术品收藏部负责人、@泰康空间总监、策展人)

[05:40] 唐昕介绍艺术机构泰康空间。
[08:03] 八十年代末,唐昕误入89现代艺术大展,觉得现场很混乱。
[11:14] 九十年代初,唐昕在看展览时候结交了很多艺术家。
[13:04] 在同一时期,艺术家们脱离体制,成为独立艺术家,圆明园画家村开始形成。
[15:27] 九十年代初期,中国艺术界没有市场和商业的概念。
[16:09] 九十年代初有独特的使馆文化圈,也就是“泡老外”。
[17:06] 在使馆工作的外国人是中国艺术家作品的消费者,也为中国艺术家通往国外交流搭建了桥梁。
[21:47] 老外的购买是个人行为,没有变成消费风潮。
[25:09] 在使馆阶段,以自由职业身份组织活动的唐昕赚的是美元
[28:41] 2003年前后,经济变化导致艺术界的巨大变化,花家地是这一变化的反映。
[30:05] 1998年艺术家聚集到花家地,当时望京还像个“鬼城”。
[34:45] 2003年“非典”是花家地艺术家们的一个转折点和思考期。
[38:48] 2003年,唐昕请求被“收编”,泰康人寿成立了泰康顶层空间,出于对董事长陈东升先生的信任,高管们尝试接受当代艺术。
[43:31] 2006年底,泰康顶层空间搬至798艺术区。
[44:14] 2008年经济危机让艺术市场突然刹车,也让艺术市场重新洗牌。
[50:10] 当下中国的艺术审美是否仍是以西方为中心的?
[55:10] 学术界的价值认定如今尚未传递到市场。在价值认定缺失的前提下,投资有风险,市场不稳定。
[57:47] 网红展示如何形成的?
[1:04:43] 普通人如何看展览?

本期节目中使用的音乐

片头:《艺术就在你身边》,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
片尾:《允许部分艺术家先富起来》,二手玫瑰

Om Podcasten

剩余价值SurplusValue是一档由三位女性媒体人发起的泛文化类播客,每周三更新。新浪微博@剩余价值SurplusValue